首页

国产剧情在线精品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22:07:40 作者:上海立法统一规划体系建设 提升规划的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 浏览量:40291

 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(记者 陈静)28日闭幕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。

  《条例》共六章四十条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介绍,当前正值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关键时期,有必要制定《条例》,加强和完善发展规划编制、实施工作,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,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《条例》理顺规划关系,推动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、规范有序,形成规划协同合力。

  此外,《条例》将助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推动与长三角有关省市建立规划协同机制,强化重大问题联合研究、重大项目协同推进、重大政策共同实施。

  据介绍,《条例》突出规划衔接协调,强化衔接审查程序,确保不同层级、不同类型规划之间衔接协调,明确专项规划、区域规划的编制立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,以有效优化规划资源配置,更好保障重点领域、重点区域发展。

  《条例》还围绕构建全流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,提出了保障性要求,比如:加强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,促进财政、土地、就业、金融、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;健全监测评估机制,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、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,强化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的有效应用;明确依法制定的规划,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,确需调整的,应当严格履行相关程序。

 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曹吉珍表示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《条例》列为本届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正式项目,今年又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。

  《条例》的制定,从制度层面推进上海统一规划体系建设,为规范发展规划制定,保障发展规划实施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。曹吉珍说,将发展规划的编制、实施、监督等环节纳入法治轨道,让“十五五”规划以及今后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法可依,提升规划的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,不仅有助于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还能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
  据悉,以立法形式规范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,可以更好地引导要素资源配置,规范经营主体行为,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《条例》对人大在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方面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,增强了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。《条例》在制度层面加强了人大对规划审查批准和实施情况监督,如对发展规划草案和调整方案明确了初步审查的规定;加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监督等。

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指出,这是一部全新的创制性立法,对于推进上海统一规划体系建设,规范发展规划编制,保障发展规划实施,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,具有重要意义。《条例》内容务实、“解渴管用”。

  全体系、立体化构建上海的统一规划体系,全周期、全链条明确规划管理要求,全方位、多视角汇聚各方智慧是张忠伟对《条例》特点的总结。

  据悉,上海市发改委将结合《条例》贯彻实施提高规划编制质量,加强规划衔接,强化规划实施,同时做好规划监测评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库克称苹果头显产品年内中国上市

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”“药用到了患者身上,你的价值就不会被低估”“我们整个国家跟你进行谈判”……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专家与医药企业反复议价,谈判金句受到网友们广泛关注,“灵魂砍价”名场面令人动容。2018年起,我国创造性地探索出医保目录的谈判准入机制。对于医药企业,13亿多参保人的用药需求是最大吸引力;对于医保方,“以量换价”,惠及更多百姓。六年来,446种药品通过谈判被纳入医保,平均降价超50%,受益患者超7.2亿人次,平均每人次减负约1100元。

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素珍去世

对此,宁德市气象台建议,海上作业平台及涉海、涉岛旅游需加强安全管理工作,沿海养殖设施需提前加固,同时需注意防范陆上强风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危害;注意防范台风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、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、塌方、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。(完)

王沪宁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主席纳尔巴耶娃

具体而言,该平台提供再生金属“国外进口、国内回收、销售求购、在线交易、物流履约、支付结算”的全链条闭环服务,帮助再生金属企业建立国内回收渠道、打通国外原料进口渠道。目前,平台已入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5家,其中交易活跃商户达376家。
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教材出版发行

文物,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分量很重。在他看来,文物承载灿烂文明,传承历史文化,维系民族精神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。

“鱼米之乡”湖北荆州全力促进农民增收

作为国内研学游的主要目的地,北京发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。研学游存在的问题,部分原因在于一味追逐市场而忽视了公益性的初衷。从《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中可以看到,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原本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活动,强调的是公益性原则,而一些研学游过于商业化,更像是旅游市场的一块肥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